最新动态

赖清德再向“两岸一中”靠近,副手向大陆喊话,不提一句“台独”_萧美琴_台湾_策略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7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
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如火如荼,而美国因应中东局势的紧张,紧急调整战略部署,正转向中东地区。然而在台北方面,局势却悄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。

据台湾媒体报道,近期,台湾副领导人萧美琴在接受挪威国家广播公司(NRK)采访时,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呼吁,要求北京与台湾的“民选领袖”开展对话。在整个专访过程中,萧美琴并没有提到“台独”二字,更没有使用岛内传统的标语,如“互不隶属”或“台湾前途由两千三百万人民决定”之类的言辞。她的言辞显得格外温和且克制,甚至给人一种刻意收敛的感觉。这种表态可谓与以往有所不同,显得尤为不寻常。

巧合的是,就在她发声的前一天,解放军派遣了46架军机穿越“台海中线”,展开了高频率的战备巡航。这并非偶发事件,而是自“联合利剑”演习起,解放军的军事活动明显加频,且规模不断扩展。与此同时,由于中东局势的紧张,美国不得不从印太地区调走部分战略力量,台湾的“靠山”突然变得不那么稳固。

展开剩余86%

值得注意的是,台湾的领导人赖清德也并没有停止相关的动作。今年6月初,赖清德召开了一次内部安全会议,要求情报与防务系统持续全天候监控解放军动态,但在公开场合中他却保持低调。这段时间,反而由萧美琴成为了台湾当局发声的主要人物,而且她的选择平台颇具意味。这次的采访并非选择CNN或BBC这类国际主流媒体,而是由挪威国家广播公司(NRK)来进行。挪威作为北欧小国,其媒体虽然影响力较小,但一贯以来扮演着“和平中介者”的角色,向外界传递出的“示好”信号较为柔和,且相较其他平台更不容易引发岛内绿营的强烈反应。

在专访中,萧美琴特别强调,两岸“需要沟通”,并指出当前的局势“明显不对称”,台湾社会必须增强“韧性”。她进一步解释,这种韧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方面,更应该涵盖社会层面。这些话语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带有一定的战略考量。这不仅仅是一时的反应,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策调整,体现出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的“软着陆”。自赖清德上任以来,台湾当局的对外话语体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对内依然保持民进党传统立场,但对外则显得更加温和、谨慎。萧美琴的角色,显然就是充当这种“过渡阶段”的发言人,起到缓解两岸紧张氛围的作用。

在过去,萧美琴多次作为沟通者与美国政界进行接触,但此次面对北京的言辞,她的角色并未发生根本变化,只是策略发生了调整。此时的她释放出和缓的言论,不仅仅是因为解放军的军事压力,更因为中国大陆的对台策略也发生了悄然变化。军事手段不再是唯一的途径,法律和认知战开始成为中国大陆对台策略的新主攻方向。

2024年6月21日,中国大陆出台了《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实施细则》,首次明确规定“台独分裂言论”和“资助台独组织”将面临法律追责。这一政策标志着大陆对台的“法律战”正式打响。此外,大陆还加强了对岛内“涉台假信息”的打击力度,定期发布相关清单,对岛内媒体和“网军”进行甄别和反制。这是一场“认知战”的升级。与此同时,大陆对台湾的策略进一步分层分级,针对赖清德政府,依然保持军事和法律手段的压力,而对基层民众、产业界和青年群体,则采取了“融合发展”和“惠台政策”的策略,以此拉拢台湾社会的不同层面。

这种战略的调整显然并非短期政策,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布局。过去,大陆曾希望通过一纸“九二共识”达成统一的基础,而如今,大陆似乎更倾向于通过“切割策略”逐步实现目标。这意味着台湾的回应空间正在被压缩。

在这种大背景下,萧美琴的表态也显得尤为耐人寻味。她没有主动提出统一议题,也没有明确表态承认“一个中国”,但她表示两岸“需要沟通”,并且指出“当前局势不对称”。可以看出,这次发言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上的缓和,但还没有实质性让步。

尽管如此,北京方面显然并不会轻易接受这种模糊的回应。据新华网报道,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5月28日的例行发布会上明确表示,只有承认“九二共识”并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,才能展开对话;如果否认“九二共识”,坚持“台独”立场,那就无法进行对话。

实际上,赖清德去年曾试图提出所谓的“两岸和平共识框架”,并用“公司并购”的比喻来描述统一进程。然而,这一说法在岛内引发争议,在大陆看来,更像是一种“话术包装”。大陆所要求的,不是这些包装,而是明确的底线。

台湾岛内的民意环境也使得赖清德不敢做出过于激进的表态。若副手言辞过于亲中,绿营内部势力必然反弹,反对党更是紧盯不放。国民党立委陈玉珍直言,如果想要谈判,首先必须承认“九二共识”,否则就是“光说不练”。这番话非常直白,但也反映出岛内的政治氛围。

民进党方面对此未做回应,但分析人士认为,赖清德内部其实存在两派博弈。一派主张维持现状,避免刺激大陆;另一派则坚持传统立场,不愿轻易松动。正是这种内部拉锯,导致台当局对外表态常常前后不一,一方面呼吁和平沟通,另一方面又在演练兵棋推演。

而真正感到焦虑的,还是赖清德本人。自4月以来,赖清德的支持率不断下滑,新台币被预计将在年底升值8%—10%,这对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同时,岛内的物价上涨、就业不稳,使得中产阶层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。而外部形势的变化,也使台湾面临新的挑战——美国正在减少对台海局势的关注,中东的冲突使白宫不得不重新分配战略资源。根据路透社6月16日的报道,美国国防部已宣布撤离南海的远征打击群,以支援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。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台湾的“遥控干预”将变得更加有限,台北的依赖可能无法持续。

面对这种局面,台湾不得不调整策略,降低对抗调门,虽然赖清德没有直接发声,但萧美琴在这一时刻“代劳”。选择挪威国家广播公司这一平台,也显现出台当局有意避开与中美的直接冲突。然而,这种策略能维持多久,尚未可知。

大陆方面依然保持高度关注。6月中旬,解放军再度开展“环岛联合战备巡航”,并且陆军火箭军进行了远程火力演练。北京方面明确表示:“台当局任何伪装的沟通行为,难掩拒统实质。”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——主动权依然不在台北手中。

在这种背景下,赖清德政府仍未决定是否要迈出关键一步,是否要面对“一个中国”的核心问题。现阶段看来,台当局仍处于犹豫之中,而大陆“分层施压”的策略则在继续推进。两岸产业融合、青年交流、合作项目等,仍在福建、江苏、广东等地稳步展开。北京显然准备打一场持久战,而台北,准备好了吗?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刘德华被女儿“炫爸”!天王宠女细节曝光,网友:这才是真正的父爱!
下一篇:没有了